快速搜索
今天:

小米Rokid雷鸟李未可,开启百镜大战2.0

Jul 8, 2025 IDOPRESS

AI眼镜,这个在去年还略显清冷的赛道,正在迎来一场“iPhone时刻”。

2025年Q2季度,AI眼镜的新老玩家开始密集“上新”。Meta推出全新眼镜产品系列Oakley Meta、谷歌与中国公司XREAL发布了Project Aura AR眼镜、联想也发布了两款AI眼镜新品……

紧接着小米也加入这场新硬件战场,1999元的小米AI眼镜彻底打开了消费认知边界。

甚至还有消息传出,今年WWDC 2025,最“one more thing”的产品,将是全新的苹果AR眼镜。

“百镜大战2.0”的帷幕,已经被打开。

百镜大战2.0

提到AI眼镜,当下最火的就是小米AI眼镜。标准版售价1999元,单色电致变色版售价2699元,彩色电致变色版售价2999元。

无论是产品形态,还是性能配置,小米AI眼镜高度对标Ray-Ban Meta,搭载高通AR1芯片,电池比Meta大了64%,续航有8.6小时。

在硬件上,小米AI眼镜可以通过眼镜来拍摄图片和2K高清视频,随时随地解放双手。甚至还可以进行直播,把第一人称视角画面分享出去。

在软件上,小米AI眼镜支持小爱同学AI识物问答,可以询问眼前的花是什么品种、眼前的狗狗是什么品种。甚至帮你翻译眼前看到的英文,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“物理外挂”了。

小米AI眼镜初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,目前全国各地的小米之家,彩色电致变色版均是一“镜”难求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小米在智能眼镜领域并非新兵。2022年,小米曾推出米家眼镜相机,该产品发布5分钟众筹金额就突破100万元。

除了跨界而来的小米之外,国内AI眼镜玩家也过得相当滋润。目前国内AI眼镜玩家的头部玩家分别是Rokid、雷鸟创新、李未可。

其中,Rokid在AR眼镜市场默默耕耘10年之久,是不折不扣的老玩家。

在去年11月18日,Rokid发布了一款AR眼镜Glasses,频频登上央视,甚至成为了被央视带货的产品。

在CCTV4的一次访谈上,Rokid创始人就现场展示了Rokid Glasses讲稿功能,完成了访谈节目,并称赞其像是“一个AI秘书”。

此外,Rokid眼镜还登陆了中国空间站,是全球第一个上太空服役的AR产品。

在文旅赛道,Rokid更是傲视群雄。它可以实现文物、名胜的智能导览,在全国博物馆的AR眼镜也基本全是Rokid,市占率达到99%。

目前Rokid Glasses采用F码优先发货模式,在今年6月底,面向F码用户按下单顺序优先发货。

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

国内的AI眼镜赛道,可谓是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每个品牌都有自己擅长的独门绝学。

雷鸟创新无疑是其中“动作最大”的一位。

在2024年,雷鸟创新完成B+和B++轮超5亿融资;在今年3月,雷鸟创新又完成新一轮亿元级融资。

今年5月27日,雷鸟连续发布了四款AI眼镜新品。CEO李宏伟在新品发布会上透露:“2025年第一季度,雷鸟在国内AR市场市占率达到了45%。”

按照其发言,这意味着,国内每卖出两台AR眼镜,就有一台出自雷鸟。

而刚刚过去的618电商大促中,雷鸟创新市场占有率达52%,销量同期增长3.36倍,是京东+天猫XR行业双平台销量冠军。

在小米AI眼镜之前,雷鸟创新先跑赢了市场。

李未可是国内AI眼镜中,最强调“性价比”的一个。5月25日,李未可举行了一场 2025 新品发布会,上线了三款全新的AI眼镜:李未可View AI拍摄眼镜,上市价为1999元起;李未可City,售价999元起;City Air AI音频眼镜,售价899元起。

同时,李未可还首次发布了AI眼镜智能体:零级智能体ZeroAgent,并且基于自主训练大模型WAKE-AI。

作为AI眼镜市场的首个智能体,李未可选择了一条和其它品牌截然不同的打法,选择了自研大模型。而Rokid和雷鸟创新都选择了阿里云的通义系列大模型。

至于这个零级智能体ZeroAgent究竟好不好用,还需要等待市场用时间来进一步验证。

国内玩家差距过大

据不完全统计,过去半年已有超30家海内外厂商发布了AI眼镜产品包括小米、百度、Meta、星纪魅族等科技巨头,以及影目科技、Rokid、雷鸟等新兴品牌,还有LOHO、宝岛眼镜等传统眼镜制造商。

艾瑞最新数据显示,在2024年,AI眼镜全球出货量达到234万台,中国市场出货量达到36万台;预计到2028年AI眼镜的全球出货量规模将达到2600万台,中国市场出货量达到972万台。届时,AI眼镜赛道体量将触达两千万量级。

在庞大的数字下,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AI眼镜市场的出货量,仅占全球市场的1/8(2024年数据)。

国内的AI眼镜市场热度还不够,行业缺少一个真正的领头羊角色来完成市场教育。不论是Rokid、雷鸟创新、李未可,还是小米,都暂时无法胜任这个角色。

尤其是对比Meta来说,差距就更大了。

在2014年,Meta还叫Facebook的时候,就以20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虚拟现实设备商Oculus VR。在2021年,Facebook更名为Meta,将公司的战略重心转移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上面,并搭建了元宇宙平台。

虽然这是一次堪称失败的尝试,但也证明,在虚拟现实领域,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比Meta花钱更多。

大笔大笔的真金白银砸下去,换来了Meta AI眼镜的市占率。

据今年年初Meta AI眼镜Ray-Ban Meta的合作方透露的消息称,这款AI眼镜销量已达200万,并有望在2026年年底将产能提升至1000万台。

今年2月,Meta又对外公布了Project Aria Gen 2原型机,这款重量仅为75g的AR眼镜,不仅加入了眼动追踪、手势追踪等交互能力,续航做到了6-8小时,还再次升级了AI能力。

不论是技术还是市场,Meta都要领先国内玩家好几个身位。

再加上谷歌刚刚宣布,与中国AR品牌Xreal达成战略合作,以Project Aura的名义首款搭载安卓XR平台的AR眼镜。

以及有外媒爆料,苹果即将在2026年年底发布对标Ray-Ban Meta的AI眼镜。

国内AI眼镜玩家在未来面临的挑战接踵而至。

但目前来看,我们需要补足的功课还有很多。

(责任编辑:zx0600)

快捷搜索

企业联盟网是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平台,提供企业合作对接、联合采购、技术共享、商会活动等服务,助力企业降本增效,实现资源整合。

© 企业联盟网 qiyeunion.com